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孔廟周邊景點延伸 - 大龍峒

 

北大同大龍峒概略位置圖

大龍峒的歷史與發展
    大龍峒位於臺北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,原為平埔蕃凱達格蘭族居住地,最初名為「巴浪泵社」(康熙36年,西元1697年),番俗六考(康熙56年,西元1717年)及諸羅縣志郁永和裨海紀遊(康熙59年,西元1720年),俱作「大浪泵」,後因與奎卒社合併,改稱「奎泵社」或「雞泵社」。
    大龍峒以文風特盛,人才眾多出名。乾隆中業,正式成立大浪泵庄,旋改大隆同。嘉慶10年〈西元1805年〉居住於大隆同之同安人,捐建「保安宮」,俗稱「大浪泵宮」,主祀保生大帝。而後地方仕紳在保安宮西側興建兩排店鋪,共計44間,俗稱「四十四坎店」,大浪泵有街肆之出現後,商業日趨發達。大浪泵人才輩出,碩士如林,有「十步一秀,百步一舉」之譽。居民深信乃受龍峒山〈今圓山〉之靈氣所庇蔭,龍峒山在大隆同東方,因平地之突起如龍,故有「龍穴」之稱。後人為感謝龍峒山乃將「大隆同」改為「大龍峒」,從咸豐年間開始沿用至今日。

孔廟周邊景點延伸 - 大龍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