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治 國 之 道

治 國 之 道

孔子參加齊魯兩國會盟典禮
 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,那時中國四分五裂,戰亂不已。孔子的政治理想,是要天下統一,各邦國尊崇天子,上下有序。但是這種政治統一的基礎並不是天子的武力高壓,而是在每個邦國之內實現良好的政治。

  在孔子看來,良好邦國政治的基礎是君主本身有道德,能以仁愛之心待人,並且自己過著節儉簡樸的生活,盡力使人民富足起來。簡單地說, 理想政治應是一種教化政治,而不是刑法政治。教化政治的基礎不是施行任何外在的強制、規範,而是君主個人的道德操守。通過這種道德模範,可使人民知道廉恥,勤勉自立。

 孔子參加齊魯兩國會盟典禮

孔子參加齊魯兩國會盟典禮

 藏富於民

  哀公問於有若曰:「年饑,用不足,如之何?」有若對曰:「盍徹乎?」曰:「二,吾猶不足,如之何其徹也?」對曰:「百姓足,君孰與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與足?」 —《論語‧顏淵》12:9

  有一年魯國遇上農業災害,國家稅收不足,致財政出現困難。魯國國君向孔子的一個大弟子有子請教辦法。有子說,為何不收取人民十分之一的收入做稅收呢?國君說,現已收取十分之二了,但財政還是困難,你怎麼反而勸我少收?有子回答說,如果減少收稅,能讓百姓免於貧困,那麼國家還會有什麼財政問題呢?如果收稅太多,造成人民貧困,國家又怎能在財政上富足呢?有子的回答,體現了孔子的思想,就是要讓一個社會富足起來,應先要實現人民的富足,而不是政府的富足。

 孔子做中都行政長官

孔子做中都行政長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