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普查展示(109年第三期)
臺北市孔廟位於臺北城內大龍峒地區,迄今已有近140年歷史,開啟臺北文教之風,因此保存許多具有古物價值之匾額、祭祀器物、儀禮器具、碑碣、照片、圖書文獻、舊構件等,依據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相關規範將經管文物進行文物攝影、特徵描述及研究,進而將文物登錄及建檔,並評估文物資產價值及辦理古物指定作業。
第三期計畫共普查文物12組185件,計有第一類供像類5組169件(神位牌)、第二類頌讚公告類1件(華帶牌)、第三類法器供器類2件(太牢架)、第四類樂器類1件(鼓)、第六類家具擺飾類4組12件(香案桌)。其中建議列冊追蹤者6組170件,建議建檔者6組15件,以下分別簡述:
編號1. 崇聖祠主桌木主牌位
5件一組,尺寸皆高183.5寬104深43,牌位正面皆是另雕刻「啟聖王叔梁紇公神位」、「詒聖王防叔公神位」、「肇聖王木金父公神位」、「昌聖王伯夏公神位」、「裕聖王祈父公神位」等金色字體在貼於牌身上,牌身上紅色漆,牌頭透雕一尾四爪蟠龍,一旁還有一隻鯉魚,兩側牌帶則是皆有一大一小的四爪蟠龍,以透雕手法作為表現,皆上有金色漆。牌座束腰正面透雕卷草花卉、邊框裝飾螺鈿,束腰兩側則以四瓣花卉為飾,紋飾皆上金色漆。牌座勒水以透雕表現牡丹鳳凰紋飾,足部螭虎吞腳,以卷草為飾。
「崇聖祠主桌木主牌位」的牌頭、牌帶與牌座,設計細緻,呈現多層透雕,整體華麗精美,雕刻技巧複雜、不易施作。和昭和年間所做的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」的設計構圖與雕刻方式皆一致,故研判此組牌位亦為昭和年間所雕作完成,具有和地方重要人物大木匠師王益順之深厚淵源,能反映當時藝術設計、工藝技術等時代特色。建議此一組5件牌位列冊追蹤。
編號2. 崇聖祠先賢木主牌位
崇聖祠東側3件尺寸高91寬39深26.2;西側2件高79.5寬36深25,計1組5件。「崇聖祠先賢木主牌位」牌,五塊工藝相同,雕刻金字「先賢顏無繇神位」、「先賢孔孟皮神位」、「先賢孔鯉神位」、「先賢孟孫激神位」、「先賢曾點神位」嵌於牌身上,牌身上紅色漆,牌頭透雕一尾四爪蟠龍,兩側牌帶則是皆有一尾四爪蟠龍,以透雕手法作為表現,皆上有金色漆。牌座束腰,勒水以透雕表現牡丹捲草紋飾,上金色漆。
和昭和年間大木匠師王益順所配合的木雕匠師所做的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」的設計構圖與雕刻方式皆一致,研判此組牌位亦為昭和年間所雕作完成,鹿港薪傳獎得主木雕匠師李松林可能在戰後維修過廟內的牌位。此組牌位和地方重要人物大木匠師王益順之淵源深厚,能反映當時藝術設計、工藝技術等時代特色,建議此一組5件牌位列冊追蹤。
編號3. 崇聖祠先儒木主牌位
東側3件尺寸高80寬36深25;西側2件高91寬38深26.5,計1組5件。「崇聖祠先儒木主牌位」牌,五塊工藝相同,雕刻金字「先儒張廸神位」、「先儒朱松神位」、「先儒蔡元定神位」、「先儒程珦神位」、「先儒周輔成神位」嵌於牌身上,牌身上紅色漆,牌頭透雕一尾四爪蟠龍,兩側牌帶則是皆有一尾四爪蟠龍與纏枝蓮花、捲草,以透雕手法作為表現,皆上有金色漆。牌座束腰,勒水以透雕表現牡丹捲草紋飾,上金色漆。
和昭和年間大木匠師王益順所配合的木雕匠師所做的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」的設計構圖與雕刻方式皆一致,研判此組牌位亦為昭和年間所雕作完成,鹿港薪傳獎得主木雕匠師李松林亦可能在戰後維修過廟內的牌位。此組牌位和地方重要人物大木匠師王益順之淵源深厚,能反映當時藝術設計、工藝技術等時代特色,能反映當時藝術設計、工藝技術等時代特色,建議此一組5件牌位列冊追蹤。
編號4. 東廡先賢先儒木主牌位
位於東廡的神位牌,計有77件,尺寸皆為高76.5寬22.5深11.5公分。「東廡先賢先儒木主牌位」77件,形制與工藝相同,整件上紅色漆,僅牌身、束腰裝飾紋的邊框上綠色漆,牌頭為二尾四爪蟠龍戲珠,兩側牌帶則是蓮花捲草紋,皆以透雕手法作為表現,牌座束腰則是雕刻麒麟貼飾。其中「先儒陸隴其神位」的麒麟貼飾脫落,「先儒顏元神位」束腰處的麒麟貼飾因重新整理,黏貼顛倒。77件牌位分別雕刻金字「先儒□□□神位」40件與「先賢□□□神位」37件在嵌於牌身。
研判此組牌位亦為昭和年間所雕作完成,鹿港薪傳獎得主木雕匠師李松林可能在戰後維修過廟內的牌位。顏元及李顒神位牌為近年新製,雖未達文物普標準,為求完整一併計入。建議此一組77件牌位列冊追蹤。
編號5. 西廡先賢先儒木主牌位
位於西廡的神位牌,計有77件,尺寸與東廡的神位牌相同,高76.5寬22.5深11.5公分。「西廡先賢先儒木主牌位」77件,形制與工藝也與東廡的神位牌一樣,整件上紅色漆,僅牌身、束腰裝飾紋的邊框上綠色漆,牌頭為二尾四爪蟠龍戲珠,兩側牌帶則是蓮花捲草紋,皆以透雕手法作為表現,牌座束腰處則是有雕刻麒麟貼飾。77件牌位分別雕刻金字「先儒□□□神位」39件與「先賢□□□神位」38件在嵌於牌身。
研判此組牌位亦為昭和年間所雕作完成,鹿港薪傳獎得主木雕匠師李松林可能在戰後維修過廟內的牌位。顧炎武及李塨神位牌為近年新製,雖未達文物普標準,為求完整一併計入。建議此一組77件牌位列冊追蹤。
編號6. 崇聖祠華帶牌
尺寸60寬38公分。崇聖祠華帶牌懸於崇聖祠大門上,正面雕刻「崇聖祠」金字,以小釘固定於牌身上,牌身為綠色,牌頭減地淺浮雕三隻蝙蝠,中間的蝙蝠還有銜環,懸一塊磬牌,兩側牌帶則是各雕刻裝飾螭龍捲草紋,再上金色漆,底面則是紅色漆。底部牌座束腰散黑漆,勒水以線刻如意紋裝飾,描金色漆。
崇聖祠華帶牌和昭和年間所做的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」的設計構圖一致,故研判為昭和年間與大木匠師王益順配合的木雕匠師所雕作完成,鹿港薪傳獎得主木雕匠師李松林可能在戰後維修過。建議此件崇聖祠華帶牌列冊追蹤。
編號7. 太牢架
臺北孔廟內見有3件太牢架,最大件的為現代金屬焊接製成的,不於列入。其餘2件尺寸分別為高118寬70高132、高105寬56高132公分,一大一小分別為豬架、羊架,外形皆一致,主體結構由傾斜四大木柱構成,正面有梯形木架作為支撐,柱頭作多角面和葫蘆形裝飾。此組太牢架雖具有相當的儀式意涵,但是無紀年銘文或題款,來源脈絡不明,且臺北孔廟已無實際宰殺牛羊豬三牲,改以素太牢祭孔,建議此組僅建檔。
編號8. 應鼓 尺寸高112寬112高279,應鼓一側拉環脫落,以柱子支撐樹立,底座為十字型,支柱與底座交接處支柱上以波濤紋裝飾,底座上有四伏獅,獅耳與足部些許損傷,有傘蓋骨架於鼓的上方,以龍頭飾之。應鼓即屬革音之一(晉鼓、應鼓、建鼓、鼗鼓、搏拊,體型由大到小),較建鼓稍小而樸素,放置在大成殿外東南側與建鼓遙遙相對。中國古代樂器「八音」分類,以製作材質來分,「革」泛指皮革類樂器,如鼓之屬一類的敲擊樂器。此件上無紀年銘文或題款,來源脈絡不明,建議僅建檔。
編號9 . 大成殿主桌香案桌
此組件的頂(上)桌為夾頭棒式桌,尺寸高400寬98高180公分,做翹頭狀,牙頭裝飾雲紋,牙條素面無裝飾,腿足部帶托泥,內部可見木質釘;下桌,尺寸高222寬113.5高109公分,桌裙處無雕飾,僅兩條劍帶。此組件未見紀年銘文或題款,來源脈絡不明,裝飾樸素大氣。此形制常見於各祭祀場域,建議僅建檔。
編號10 . 大成殿四配十二哲香案桌
此為一組4件,分別為頂(上)桌、下桌各1件位於大成殿內兩側。此組件的頂(上)桌2件皆是長條桌,略作束腰,牙子素面無裝飾,正面、背面皆一條羅鍋棖,側邊則是各二條羅鍋棖,腿足部帶托泥,內部可見木質釘,整件為榫接而成;下桌2件,也是略作束腰,牙子素面無裝飾,四面皆一條羅鍋棖。龍邊的頂(上)桌尺寸高111寬53高98.5公分,下桌尺寸高105寬56高132公分;虎邊的頂(上)桌高219寬50高128公分,下桌尺寸高108寬53高93公分。此組件上未見紀年銘文或題款,來源脈絡不明,裝飾樸素大氣。此形制常見於各祭祀場域,建議僅建檔。
編號11. 崇聖祠主桌香案桌
此為一組2件的崇聖祠主桌香案桌,擺設於崇聖祠正廳,分別為頂(上)桌、下桌。頂(上)桌,長條桌,用於擺放香爐、薦盒、水杯、燭臺、燈座、盤香爐、香筒等祭祀禮器;下桌為方形桌,則是擺放祭拜用的牲儀、水果、檀香爐等供品,或木魚、罄等法器。
此組件與大成殿主桌香案桌的形制、組合相同,頂(上)桌為夾頭榫式桌,尺寸高385寬166高85公分,做翹頭狀,牙頭裝飾雲紋,牙條素面無裝飾,內部可見木質釘,腿足部帶托泥,側面各設有一抽屜,可見亞形棖子,表面可見不均勻紅色漆色散佈,疑似保護漆或漆色脫落露出;下桌,尺寸高212寬115高105.5公分,桌堵無雕飾,僅兩條劍帶。此組件上未見紀年銘文或題款,來源脈絡不明,裝飾樸素大氣。此形制常見於各祭祀場域,建議僅建檔。
編號12 . 崇聖祠旁桌香案桌
此為一組4件,分別為頂(上)桌、下桌各1件位於崇聖祠內兩側。此組件的頂(上)桌2件皆是長條桌,尺寸高217寬106高93公分,略作束腰,牙子素面無裝飾,正面、背面皆一條羅鍋棖,側邊則是各二條羅鍋棖,腿足部帶托泥,內部可見木質釘,整件為榫接而成;下桌2件,尺寸高109寬47高125公分,也是略作束腰,牙子素面無裝飾,四面皆一條羅鍋棖。
頂(上)桌,長條桌,用於擺放香爐、薦盒、水杯、燭臺、燈座、盤香爐、香筒等祭祀禮器;下桌為方形桌,則是擺放祭拜用的牲儀、水果、檀香爐等供品,或木魚、罄等法器。此組件上未見紀年銘文或題款,來源脈絡不明,裝飾樸素大氣。此形制常見於各祭祀場域,建議僅建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