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大龍峒之旅導讀

      臺北市的發展,最早是從艋舺、大稻埕延續開來,(即是現在的萬華區、大同區)。這二區同樣曾是商船聚集的年代,當年的繁華景象,遊客可從老街中尋得些許昔 日的記憶。

大同區的文化,始於大龍峒,而商業活動是從大稻埕延伸至今。大稻埕興起於清朝的英法聯軍戰役,在天津條約之後,淡水正式開港通商。大稻埕因此而沿著淡水 河,逐漸形成街市,成為臺北市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。

 在大同區內,從前英美外商紛紛於此設立洋行,所形成的外來文化,深刻 影響日後大同地區民俗、人文、文化。而由於商業活動活躍,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店比比皆是。本區由於開發較早,區內古蹟林立,廟宇香火鼎盛,再加上外來文化的 衝擊,商社的設置,完整開發,自成風格。本區另一項特色,是豐沛人文孕育而生的各式小吃。

       探訪本區,可以懷思古之幽情,憑弔過往商業薈萃的鼎盛時代,更可尋歷史軌跡,重回時光隧道,來趟古蹟與美食巡禮。在大同地區,可說是 處處都有特色,也處處都有典故。大同地區的老街巡禮以其文化源頭哈密街上的孔廟為起點,這裡將為您介紹延平北路、迪化街等相關老街之相關訊息。

文風丕盛的大龍峒

大同區含括大龍峒與大稻埕兩地,取名源自「世界大同」之意。大同區的文化始於大龍峒。大龍峒位在臺北西北角,臨近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 處,開發較晚於艋舺。
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)開墾大浪泵庄,此地人才輩出,遂又稱「大龍峒」。

 

【保 安宮】

保安宮祀奉保生大帝,建於清嘉慶9 年(1805) ,列為二級古蹟。與艋舺龍山寺、清水巖,合稱臺北市三大寺廟。
地址:哈密街61號,
電話:2595-1676。

【四 十四坎舊址】
在保安宮前有一座「四十四坎舊址」石碑,此乃當年大龍峒有兩排,約四十四家的店鋪,這是該地最早的商店街,大龍峒也因此而商業活動日漸繁華。
  

【孔 廟】
孔廟建於1927年,殿內祀奉至聖先師孔子,每年九月廿八日有祭孔大典。
地址:大龍街275 號
電話:2592-3934。

【陳悅記祖厝】

陳悅記祖厝俗稱老師府,建於清嘉慶11年(1807)列為三級古蹟。該祖厝是大龍峒當年的靈魂人物-陳維英老師的故居。
地址:延平北路四段231號。

【慈 聖宮】

慈聖宮與法主宮、霞海城隍廟並列為大稻埕三大廟。該廟供奉媽祖,是早期郊商的信仰中心,旨在保來往船商的平安。

【法 主宮廟】

法主宮廟是大稻埕三大廟之一。建於清光緒十九年(1887) ,供奉以往茶商的信仰中心-法主公。
地址:南京西路344 巷2 號

【迪 化街】

迪化街從清末至今,一直是大稻埕商圈的核心,該街長久以來仍保有舊日的風貌及活躍的商圈活動。遊客可以從商家類別認識迪化街,該街是台 灣地區布帛、中藥、南北貨最大的批發市場。布帛大多集中在迪化街的永樂市場。中藥行集中在城隍廟到民生西路口,而南北貨則集中於民生西路口到歸綏街口,該 段有各式的香菇、蝦米等乾貨。此外該街也有許多著名小吃。

【大 稻埕霞海城隍廟】
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建於清咸豐九年(1859),列為三級古蹟。主奉霞海城隍主神,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霞海城隍誕辰,有迎神賽的活動。
地址:迪化街一段61號
電話:2558-0346   

【乾 元蔘藥行】

乾元蔘藥行,成立於西元1875,首創者是張清河。其所販售的藥材都是經過相當工夫處理,百年來該店口碑傳遍全台。
地址:迪化街一段71號。
電話:2559-1041